根据相关资料,本工厂运输(厂内)、使用、贮存、处置等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情况如下。
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等资料,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清单见表3-1。
表3-1 危险化学品清单
危险化学品名称 |
消耗量/生产量 (t/a) |
最大储存量 (t) |
储存方式 |
储存位置 |
危险货物编号 |
氢氧化钠 |
4000 |
200 |
液态 |
封闭式储槽 |
82001 |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未涉及表1中提及的危险化学品。
因此,公司生产场所及仓库危险化学品最大使用量或储存量均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工厂的危险性物质主要有:液碱为腐蚀性物质,毒性为低毒物质范畴内,毒性等级为Ⅲ级。根据相关资料,物质的风险类型为泄漏、腐蚀和灼伤。
根据本工厂的生产特点,本工厂的生产设施主要可分为生产装置、储运系统、管道阀门等安全附件、控制管理系统等功能单元,具体见下表3-3。
表3-3 主要生产设施说明表
序号 |
装置名称 |
主要物质 |
工艺参数 |
危险因素 |
危险性 |
1 |
储槽 |
液碱 |
常温、常压 |
腐蚀性 |
泄漏,腐蚀 |
2 |
运输汽车或槽车 |
液碱 |
常温、常压 |
误操作、高温、运输途中发生撞车或翻车事故 |
泄漏,腐蚀 |
根据相关资料及类比调查,我公司生产设施的风险主要为生产装置系统、贮运系统。根据设施的运行方式和所涉及的危险物质性质,可判定本公司生产设施的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腐蚀。
根据《建设公司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分析,公司工作场所、储存区均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根据类比分析,工厂最大可信事故为储罐区泄漏事故及生产装置的火灾或爆炸事故,其环境风险概率为1.1´10-5次/年,远小于化工行业2.52×10-4死亡/年。
根据风险评价分析结果,筛选出下表3-2中危险性较大的泄漏事件,包括预聚合反应釜、聚合反应釜和原料包装桶泄漏。
表3-2 假设泄漏事故筛选表
名称 |
泄漏物质 |
形态 |
事故频率 (/每年) |
储槽 |
液碱 |
液 |
1.2×10-6 |
风险评价分析结果认为,如厂内发生上述的泄漏事故类型,危险化学品品泄漏量不大、危险度较小,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参照目前化工企业的事故频率统计值,确定本公司发生最大可信泄漏事故的概率为1.1×10-5。通过典型事故的风险后果分析,本公司生产装置和储运设施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研磨机、搅拌机、反应釜、危险化学品仓库和运输车。由于生产装置都按要求布置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厂房内,厂房都按标准设计和建造,事故发生后仅可能对厂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影响,对社会人群影响不大,基本不会造成社会人群的伤亡。因此,针对本公司各生产设施和储运设施的具体情况,在工艺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全过程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可靠的抗风险措施,风险值可控制在10-6/a的数量级,为社会可接受的风险值。
发生泄漏事故后,事故后果主要为:液碱具有刺激性,高浓度挥发的有害气体对周围人体等会造成中毒等影响,挥发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局部大气环境造成超标污染。环境风险事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主要为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燃烧产物进入到大气中,对局部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泄漏液体如控制不当,有可能流入厂区附近的水体,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